这条堤坝是我来这个城市不久后修建的,记得当时洪水发难,父母租住的房屋不在低势处也依然有水倒灌。那时我才九、十岁,见到这种情况,唯一想到的是:再涨高些,再涨高些,这样我就能在水里游泳了。还好那时没有如我所说的那样,大水涨了一两天就退去了,要是真涨高些,我真没办法想象会对父母带来怎样的麻烦。那次洪水之后,这里就开始动工修建了,竣工后这里就成了我时常来的玩处,与儿伴一起。
当时供大家休闲的地处并不多,这里可以说是少有的几个这一,每当伴晚时分辛勤工作之后的劳人们就常聚家伴友一起来这里走走。常常看到情侣们在这里幽会。退休的老人们不约而同的选择这里,找回儿时的记忆——放风筝。可真是春风四起,不管早晚,风筝齐飞。周边的绿植树上时时挂着风筝,来装饰那本就单调的颜色。虽然卖风筝的很多,但我们依然会选择去树上,“偷走”那些装饰,再去买一两卷线,将它再次放飞在高空。
后来慢慢的,休闲的地处多了,这里也就渐渐没有人再来了,繁华富景一去不复返。被人们遗忘后,它变回了原来的样子,只不过是个防洪堤坝。那是六七年前的事情了。
今天又走到这里,我依然不习惯它这样无人问津的样子,好在现在市政施工,正在改建,我看见了塑胶跑道正在慢慢铺设,此前荒芜无顾的地方,正在植上树木。这样的改建不禁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这里初建的样子,有一种是曾相识的感觉,感到高兴,就像一位颓废的老友,又将焕发生机。
我不习惯称呼它为“堤坝”,而是溪河廊道。我会再来到这里,看到这位老友苏醒后的样子。
Article
现在已有 20 次阅读,0 条评论,0 人点赞